【公告】部落格搬家


親愛的朋友,我是徐苙萍 Carrie。

謝謝你,伴我走過這幾年的歲月。
我的部落格搬家了!你可以直接點擊這裡,或是直接記下我的網址:eastmeetswestwife.com

如果這幾天你錯過了我的文章,可以從以下連結點選:

我在新的部落格等妳唷!


話語,是窗口也是高牆




「我為什麼說出這句話?」「我為什麼會用這種態度說話?」「如果換作是別人,我還會用這樣的口吻說話嗎?」我們每天都在說話,我們說那麼多話,其中到底有幾句話是我們說完之後,會在夜深人靜時,把那幾句話放在心頭、玩味一番的呢?如果我們嘗試這樣靜思,就會發現,我們心裡其實藏著很多我們都沒搞清楚的東西,這些東西藏在我們的話裡,甚至沒有經過太多的思考,就從我們的嘴巴脫口而出了,然後變成別人評價我們的依據。

我們僅花兩年時間學說話,卻得花數十年的時間來學閉嘴;不經意的一句輕浮話,有時會自毀前程,而一句關懷別人的話,卻能讓沮喪的人有生存下去的勇氣。我們甚至可以這麼定義:說,是一種能力;不說,是一種智慧。

這陣子工作比較忙,有時候一天得說上好幾通電話、回上好幾封Email及訊息。在這些過程中,難免聽到些刺耳話、看到些不中聽的話;連續幾個夜晚,我發現我看到幾年前的自己。學生時代的自己,就是這樣仗著自己有點小聰明,無論對方是對是錯,自己時常不分青紅皂白,隨口說出直言、不中聽的話,現在想想,也不知道當時得罪了多少人。當然,不是以前而已,即便長大了些,成熟了些,心中種會存在不中聽的小聲音(little voice)。

「妹妹,早點睡唷!明天才會有精神。」
「知道啦!我在忙咩!」
「每天都要講,很煩耶!」 
「ㄟ,你上次跟我說的那個可以再說一次嗎?」
「跟你講都沒在聽,到底要我講幾次?」
「跟你講話真的很累耶!」 

在熟人面前,特別是對家人、朋友,我們總喜歡加一句話,加油添醋、火上加油。很奇怪的是,這種加一句話,絕不會加在剛認識新朋友的對話裡面。為什麼?因為我們想要替自己留下好的印象、我們不知道對方的底線在哪裡。相反的,正因為熟人都是和我們親近的家人、朋友,我們很清楚,他們不會在意的,可是真的嗎?有沒有可能,因為我們補上的一句話,他們難過很久呢?

伊索寓言有一則故事則提到:世間最美好的東西是「舌頭」,最醜惡的東西也是「舌頭」。如何使用我們的舌頭好好說話,是我們必須花心思去思考與學習的問題。

不經意的一句輕浮話,可能自毀前程;一句透過話語,我們也可以把別人放在心上。只要我們換位思考,站在聽者的立場、調整我們說話的內容和方式,也許會比較懂得別人是怎麼形成對我們的印象、怎樣定位我們在他們人生中該放的位置。

話語,可以是窗口,也可能是高牆。你每天說的是利齒傷人的狼語,還是解決問題的長頸鹿語呢?

一起加油!

我做了八年的錯誤筆記?


手寫情書vs.電子情書,哪個浪漫?

演講筆記實戰講座結束前,李宣澤醫師希望我們在72小時內寫篇600字的心得(因為是李醫師演講筆記實戰講座的處女秀,他大發慈悲,不挑錯字),但是前五名寄出心得的同學,才可以得到獎品。這個遊戲規則似曾相似,因為是多數的演講、研討會的老梗;我有參加活動後寫心得的習慣(不過大家應該都知道我為的不是獎品吧?),只是以往的我,都在主辦單位規定期限內的最後一秒才寄出心得,這回,講座結束的第一個小時,我已經在鍵盤上打字了,因為,這兩個小時的講座,我記得的沒有很多,所以要在趁我有fu的時候,趕緊記下來!

每次的活動心得筆記,都會得到許多「讚」,還有私訊來的「讚美」,甚至有朋友會在我參加活動前對我說:「Carrie,期待妳的心得唷!」這些好話,對我來說,是肯定也是鼓勵,而且老實說:非常爽!

But,「搖擺」的日子,通常不會太久!兩個小時的授課過程中,每回的舉手應答,我都感覺到無比的沮喪。原因不是才大我一個月的李醫師可以站在台上對前輩授課,而是人家高中畢業以後就減少使用的方法,我還在使用,而且用了快八年!快八年!快八年耶!(所以為什麼人家可以站在台上授課,而我卻在台下當學員抄!筆!記!)

不過幸好李醫師沒有太跩(不然我一定在各社群網站拆他的台),四字箴言「以終為始」讓我以及在座三分之二的學員們有台階下:原來我們這八年來使用的筆記方法,也不是完全錯,只是目的不一樣、焦點不一樣、動機不一樣、要表達的概念還有層次也不一樣。所以要怎麼比用了八年的筆記方法記出更好的筆記,就看我們心中有沒有「別人」。

醫學院學生才會懂的有梗講義、不用交換改的實戰測驗加上講座總整理,我給李醫師打120分(我的總分是130分),因為3+1分享法太實用,而我還沒跟上他的腳步。

人言可畏,認真就輸了




最近的台灣,很不平靜,加上網路霸凌導致生命的輕生,讓人難過無比;前些日子在網路上看過這段話,現在,我將原著寫的「你」換作「我們」,送給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築夢的時候,我們會發現: 
最先相信我們的是陌生人,最先鼓勵我們的是合夥人,最先看不起我們的是身邊的人,最先不相信我們的是親人,打擊你最狠的是我們最親密的人!
當我們功成名就,請客吃飯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除了最先相信我們、祝我們成功的陌生人不在,其他的人都在。 
所以當我們遭受到反對聲、議論聲、嘲笑聲、謾罵聲,這一切都屬於正常,不要因為這些聲音,而放棄夢想,正因為有了這些聲音,才讓我們變的更加強大!

我不怕被人捅一刀,我只怕轉過身後,發現捅我的那個人,是我一直用心對待的人。」這句話,曾經在網路上留傳好一陣子,多數人(包括我自己)更因為覺得貼切所以轉貼分享。我第一次覺得幾乎被打垮的時候,就是這種感覺。

貴人A(化名)是我國中時期很好的朋友,但是之後我們變成陌生人,那些美好記憶,就好像按下鍵盤上的「delete」鍵,再也無法侃侃而談了。那種難過,有點像被男朋友背叛,就算他說他會改,沒有以後了、終身只愛妳一個人,也沒有辦法再次復合一樣。

生命中的貴人,可能以各種形態出現,而貴人對我們的影響和幫助,也許要過很久很久才能顯現出來;後來才發現:好朋友的角色轉為貴人A ,是迫使我蛻變的導火線,從那之後,我都視那些無論是正面支持或負面打擊樣貌出現的人為貴人。

當我們迷惑在夢想的追逐裡,常常搞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因此,處理事情的輕重緩急順序會改變,究竟什麼事重要?什麼事不重要?連我們自己也分不清楚,直到某一個時間點,我們才會赫然發現:原本以為最在乎的事情,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而最重要的,往往是自己正擁有的;不幸的是,我們往往在失去某個東西時,才發現原來這才是自己最在乎的。但是,藉由認識自己、瞭解自己、深入自己內心的世界,我們也許可以為自己開另一扇窗。



爺爺種的米,有種味道叫家鄉

文/ 徐苙萍


一頭水牛、一張犁,日出而作、日落未息,是爺爺一生的縮影。幾畝田要養九個孩子、照顧體弱的父母,爺爺用自耕與換工,肩負起養家的重任;除了家裡十三張口要填飽肚子外,還有孩子的教育費、家庭生活及龐大的醫療開銷。

爺爺小時自學只認識了丁點幾個字,卻有著獨特智慧的商業頭腦!庄裡的第一輛鐵牛(耕耘機)和插秧機,是爺爺用祖厝抵押擔保向農會貸款掙來的。他認為機械耕作的省力與提升效率,是當時沒有助手協力耕作的最佳解決方法。對於靠天吃飯的農夫來說,這可是非常大的風險呢!

九個孩子的餐桌上,通常只有白稀飯、地瓜絲、青菜及蘿蔔乾,稱得上有營養的菜餚,得留給病榻上的曾祖父,唯有逢年過節,全家才得有算的上豐盛的美食。

走過一甲子,看著在田裡耕作的叔叔們,彷彿看到當時爺爺彎腰插秧的影子。爺爺當年的辛苦堅毅與客家人的硬頸精神,如今只能在爺爺笑容的皺紋裡,讓做子孫的我們自己去想像與體會了吧!

『爺爺!我都不知道你以前那麼辛苦!』
『心怎麼會苦!我看到妳愛吃我種的米就很開心啦!』

這是那年夏天,晚霞伴我走在田埂間,聽過最感動的故事。

那片看似再平凡不過的田野,原來是爸爸和兄弟姐妹小時候嬉鬧追逐的小天地。走過近八十個春秋,爺爺依舊身體健朗,仍然與兒子女婿及孫輩小孩們每天活耀於農事耕作。

家族的自有耕地與承租耕地從中心地台東縣關山鎮德高里,北接池上鄉、富里鄉,南銜關山鎮、月眉里、瑞和里;水稻耕作面積達八十餘甲。爺爺種的米,是客家精神的傳承、是家鄉的味道。沒有參雜、更沒混充,水稻生長於水源乾淨,土穰肥沃沒汙染的環境,是真實在地的花東縱谷限定米種-高雄139號米!

了解更多:爺爺種的關山米


書寫力退化的年代

文/ 徐苙萍


現在的書寫問題,是用電腦打字時,連字都選不出來!

拿起iPhone,我們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和大量的親朋好友分享彼此的行蹤,免費的及時訊息和語音通話,是過去Nokia時代的好幾倍;無疑的,我們的確提升了在人際溝通上的「廣度」,但是用字遣詞的「深度」卻越來越退步。

網路世代資訊的傳播、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的普及,加快了人脈連結的速度,卻也削弱的實體世界與人接觸的技巧和意願;我們的溝通模式改變,導致書寫能力的退化。寫一封通暢無誤、合乎職場禮儀,又能清楚表達訊息的電子郵件,對很多人來說,竟然是如此困難的。

前幾天收到一封電子郵件,寄件者是位資深經理,來信的目的是告知我:他離職了,工作將交接給其他主管。依郵件發出的時間以及內容,我推測,這應該是上班最後一天,準備下班時,才想到「阿!電子郵件裡的客戶還沒有通知!」回頭想想,這位經理也算盡責,堅守工作崗位到最後一刻,只是形式比較特別。

書寫力,是個人思想的具體呈現,是平日閱讀的結晶,是職場競爭力的一部份。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的文筆看到其內在的涵養,越能精準運用文字,就越容易得到肯定;相反的,寫不出通暢的文章,代表我們的邏輯思考有問題,在任何使用文字的產業皆是這般。 

如果要從幾個人選之中,挑一個人來填補職位,那就找文筆較好的人。他是做行銷、業務、設計、程式設計師都沒關係,因為一個好的寫作者不只是會寫文章,也代表他思路清晰,知道該如何溝通,讓事情容易被理解,並且會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                                                           
                                                                        《Re-work 中做大解放》

在公司,同仁除了份內的事,還有規定的每週早會(二十分鐘簡報)、每月月會(六頁文字報告),還有每月一書(一頁文字報告)。月底的時候,時常會聽到夥伴們相約下班後要到咖啡廳一起趕月會報告;我看在眼裡,感動在心裡:一來,同仁們不是為了規定而做,二來,同仁們在書寫的過程中,更明確地知道自己的方向、團隊的目標,以及良性競爭下,如何讓自己的表達能力超越同儕。

在這誘惑極多的網路世界,書籍的重要性越來越低,先別拿八〇後的孩子們做為擋箭牌,出生在iPhone與Nokia交界年代的我,書寫力其實也在退化。

強化個人的書寫力,我的做法是:

一、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二、勤練文筆的好習慣。
三、持續閱讀、每天寫。

書寫力是每天都要用到的競爭力,文筆好的人溝通能力就不會太差。評斷一個人的溝通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遞上一支麥克風,或者安排一場約會,他的溝通對象就是最客觀的評審。別忘了,溝通的「廣度」可以交給科技,至於溝通的「深度」,永遠只能由人來控制。

一起加油!

新思惟論壇:跨界|心得分享


 文/ 徐苙萍

感動跨界:醫療x 學習x 創業

認真說起,我的人生到目前為止共做了三次跨界:第一次是2011年的文轉商的學習跨界,第二次是兩年前從受僱到創業的跨界,第三次則是成為新思惟之友。(不過會後,我不經問自己,為什麼第一次跨界,不是跨界到醫學院?這樣這次醫療跨界,我會更有sense一點)

十五年前,我們說Google和Apple會打在一起,當時沒有人相信。後來,我們有意識的發覺:「無論我們在什麼樣的產業,無論我們是不是社會上的頂尖人士,不是我們要不要跨界,而是就算我們選擇待在自己的世界裡,別人也會跨界進入我們的世界。」

這次的論壇是新思惟國際每年的一大盛事,名為『跨界』,是蔡依橙校長近年在生活、網路上的體會。正因為台灣醫療已走入困局,網路的普及、資訊的流通,造就學習機會的展開,也形成了創業最好的年代;醫療跨界、學習跨界、創業跨界,成為此次論壇的探討方向。

醫療跨界


如果說台灣的醫療就是台灣社會的縮影,那麼高成長時代已經過去。回顧2014年的台灣,社會不平靜,醫療產業也走向崩壞。平天下之前,得先修身、齊家,治國;尋找跨界之路(未來道路)前亦是,先看清現實,接了地氣,夢想才不會漫無邊際。

崩壞跨界:2014台灣醫療趨勢回顧/ 李紹榕


過去李紹榕主任常說「站在崩壞的現場看崩壞」是非常詩意的一句話。在演講,他要我們記下醫療法最重要的兩個法條:醫療法第73條以及醫療法第227條,因為死去只會被遺忘,所以我們一定要先學會活下來!

李紹榕主任對台灣醫療產業未來十年的總結下了這樣的標題:
  • 政府破產,破窗效應加劇
  • 反烏托邦思想興盛
  • 翻轉FLIP
  • 小而美的新形態,五大科專科醫院興起
  • 大陸投資加計基層人力培育,放棄純硬體投資概念
  • 烽火連天,當心自身安全

如果我們(台灣醫療)笨,你就跟著我們(台灣醫療)笨

從醫學中心的螺絲釘,走向新型態職業/ 陳建華


陳建華醫師用經濟學的角度看事情,捨了高薪、捨了升遷;取了為病人生命創造價值、取了精進臨床技術,打造超音波核心技術,成功累積Clive Chen Clinic最珍貴的信譽。

如果你可以改善一個人的頭痛,心情絕對比住豪宅、開名車來的自在平靜;「我只是想好好扮演一個醫生的角色。」是陳建華醫師跨界的初衷。如果你和我一樣,沒有在陳醫師的團隊裡待過,一定覺得這就是一股傻勁成就的夢想,但是唯有真正做到最後,才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會被嘲笑的夢想,才有實踐的價值!

從健保走到自費:忙碌中不忘追求卓越/ 陳建行


回顧這條漫長的道路,陳醫師根本沒有準備好的時候,所以遇到困難,就想辦法解決它,然後就會進步一點點。換作是我們,在忙碌卻高收入的狀況下,能有決心突圍嗎?能有一樣的毅力學習嗎?能有勇氣法下一切重新開始嗎?

陳醫師開業一年的感想就是:

  • 找出差異化
  • 需要技術門檻(越高越好)
  • 打造理想環境
  • 創造價值

到業界發展前,你可以做的準備/ 林煜軒


林醫師從本土研究看醫生的過勞,以及發表多篇的原創學術論文跨界至藥廠。從中發現專利懸崖(Patent Cliff)、date communication、藥廠業務應有的穿著多層面的探討。跨界比的不是行頭,而是腦袋裡的專業知識。

跨足產業界:醫學訓練的優勢與劣勢/ 藍弋丰

醫學繫畢業就離開醫療產業的藍弋丰醫師,是這幾位醫師裡,我最欽佩的一位。(那當時為何不考轉學考呢?但是我知道,總在繞了一圈後,才會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頂著醫學系畢業的光環,有苦也有甜。最苦的就是Over qualification、刻板印象所造成的障礙:條件太好,高攀不起。這和剛畢業的我一樣,有種非常特別的差別待遇,要馬主管質疑自己:你有雙碩士耶!怎麼會考來我們公司面試(就算是上市公司,還是會被這樣問,所以面試過後,主管發了封信,說因為我沒有工科背景,所以婉拒我了)。

甜頭就是,Thinking Proces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Massive Data, Crisis Management, Risk Management, Medical Emergency 以及Contact全都具備。(這個我就缺少太多,所以,實在是很羨慕很聰明的醫學院畢業學生)


到其他國家行醫前,你需要考慮的/ 陳志金

就像做決策一樣,我們要做很多的分析,得到最適當的結論。到其他國家行醫或工作前,我們需要為自己定位,明白清楚地知道,我們是去當『人才』還是『奴才』。花三個月去實際體驗生活,凡事忍耐、不要大鳴大放,花的機會成本,遠比直接出走後,繞了一圈才發現不是自己想要的還要少。

從比較的心理(現在的自己、嚮往的自己及之後的自己)去追求更好,是陳志金主任給我們的具體建議。

夠好始於變好,變好始於自己的新思惟,亦即創造個人的品牌力

學習跨界


比起醫療跨界,剛離開學校,別且持續在學習的我,對於本次論壇討論的學習跨界與創業跨界叫有感覺。但是在幾位講者,如蔡校長、藍弋丰所提及的從醫學院學到的大量閱讀、資訊處理能力,是我非常欽佩的地方。

跨界學習:打造一個更好的自己/ 陳畊仲


和陳醫師在年初演講技巧與溝通工作坊會後變成臉友,在跨界論壇前夕的清明連假,陳醫師還私訊我,讓我再來個課前發問,好讓他調整簡報,將當日的演講做到極致!很喜歡陳醫師在演講中提及的 真正的知識份子是將自己的知識貢獻給知識比他低的人而不是反過來利用知識去掠奪知識比他不足的人。」我想,這也是我要學習的地方

數據時代:程式x資料x探勘x系統/ 陳育群


陳育群主任將本次論壇的課前問答關鍵字,歸類成八個觀點:如何、創業、領域、學習、自己、跨界、醫療、醫師。而改變的力量,應該從自己最擅長的地方,去創造一個更好的生活方式。

持續精進:學習,沒有極限/ 楊斯棓

楊醫師是這場論壇中,我最認識的醫師,是我人生第二位醫師朋友,也是我的貴人朋友,從此,我的學習之路可說是跳躍式的前進。他在參加「醫療生涯策略研討會」後獲得啟發,寫下「你做什麼事情,比別人來勁又做得好,就該深化那部分的能力。」


有故事的人,說的「從前從前...」才會有掌聲


創業跨界


內部創業:急重症加護之科經營經驗/ 蘇迎士


與其詛咒黑暗,不如讓自己發光!喫虧是福,再怎麼廢的地方,都要奮力開出一朵花。
蘇醫師在二十分鐘的演講,分享了他的科經營策略:

  • 安身立命
  • 財務結構
  • 抓緊時機


醫療生涯中,我所做的創業準備/ 蔡依橙


創辦新思惟國際的初始,蔡校長發現大家都有辦公室,只有他沒有,所以他做行動辦公室,只要一台電腦、一張桌子,就能累積知識。二十分鐘的演講內,歸納出在醫院裡面,他就在做的創業準備:

一、差異化(匱乏/ 不同/ 解決/ 放大):找出匱乏與不同點,解決並放大它。

  • 相較於以成功者,你缺什麼?
  • 相較於以成功者,你有什麼不同?
  • 你該如何轉換匱乏成優勢,然後放大之?


二、全世界(學習/ 高手/ 網路/ 融會):現在輸你沒有關係,因為我有全世界。

  • 你想變強的領域,高手在哪裡?
  • 用書、網路與活動,向他們學習?
  • 持續變強、融會貫通、自成一家


三、懂團隊(價值/ 加入/ 學習/ 內化):在大機構中迅速學習有關團隊一切事。

  • 你在組織中的利用價值是?
  • 用這些價值加入各種團隊無償換學習
  • 在醫院受挫,比創業失敗破產成本低



本業努力做,對創業一定有幫助

從「受僱」到「創業」到「群體受雇」/ 鄭伊廷


血淋淋的現實告訴我們:

  • 安逸會消磨一個人的鬥志和衝動
  • 實戰才是最快成長的方式
  • 被老闆罵、被同事鞭,才知道自己有哪裡不足可以改善
  • 自己練功不可能知道自己盲點
  • 喜歡的事就要天天做,當職業做
然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才能做得好,才能一直繼續做下去;做得好的事才能得到好的報酬,改善自己的環境,才能接著得到大量的「幸運」。

如何跨界學習?如何擠出時間?如何精進?關鍵在於「拋開羞恥心與社會指責,專心玩自己有興趣的東西」,並且勇敢地對擋住我們的人毫不留情,即便這個人就是自己。


給專業人士的創業建議/ 林之晨


決心、學習、策略、執行力,是Jamie給各位「專業人士」的建議。

所謂七分靠打拼、三分天註定,人類的盡頭,就是上天的起點。

我想謝謝那些曾經直接給我回饋的人,尤其是冷嘲熱諷、不看好的,因為你們,才成就現在的我。回頭看,當下接收到回饋時,難免難過受挫,難免想要用力回擊;但是我知道,情緒要有出口,所以我的發洩管道只有一種,那就是變強!

最後,我想用今天蔡校長開頭時的話做結尾:

機會會從奇怪的地方冒出,
敵人也常不是你本來想的那個,
準備好,迅速應變,迅速跨界,
才是當今世界的生存之道。

當LED搭上復古風潮, 是『熱』點還是『賣』點?

文/ 徐苙萍

LED鎢絲燈是近期燈具產業的新寵兒,它的外型和傳統鎢絲燈泡相似,復古的風格獲得歐美國家極大的青睞,連國內設計師也迷戀上它新潮的古典美。

無論是外型或發光角度,LED鎢絲燈泡都優於一般LED燈泡,也就是說,選購LED鎢絲燈泡將不再有全周光、半周光的問題,因為它就像傳統的鎢絲燈泡,解決了一般LED燈泡發光角度的問題。看到這裡,你一定知道,這是一個好生意,LED鎢絲燈泡,有賣點!





但是你發現了嗎?無論是新裝潢的咖啡廳、復古風的服飾店、充滿故事的二手書店或是你家裡所用的燈具,若不是一般LED燈泡,就還是省電燈泡。那樣經典的LED鎢絲燈泡,為什麼還在賣場的架上,遲遲等不到主人帶她回家呢?現在,你可能有了疑問:LED鎢絲燈泡,真的有賣點嗎?

LED鎢絲燈泡遲遲無法大量推行到市場上,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價格問題
LED鎢絲燈絲的價格篇高(和幾年前一般LED問世時的囧境一樣),加上LED鎢絲燈泡從組裝時所費的人工成本、組裝後的良率問題,都是LED鎢絲燈泡價格無法降低的原因。據調查,一般LED鎢絲7W的燈泡價格約為綠一LED照明一般LED的10W全周光燈泡的三倍。

二、品質問題
LED鎢絲燈泡的散熱問題,是一項非常大的考驗。因為散熱的問題,LED鎢絲燈泡提供的小功率瓦數,僅能作為裝飾照明,即無法當作主要照明。散熱若無法處理,LED鎢絲燈絲將更易光衰、壽命也同時縮短。現在你知道,LED鎢絲燈泡,是『賣』點,也在賣『熱』點!

三、誠信問題
中國大陸「禁白令」的實施,加速了傳統照明燈具廠商的轉型。只要再『研發』,傳統鎢絲燈泡的燈殼就能進化,成了包裝LED鎢絲燈泡的『賣』點。盞盞『熱』點微微亮,也許多了歐美的復古時尚,卻又好像少了些真實的溫度。

若干日子後,這些問題一定可以被改進;LED搭上復古風潮,必會是一大賣點!

602梯服務人文體驗營|後記

三天的課程結束後,又是另一個開始,602梯的夥伴們大家好嗎?
謝謝這個緣分,讓我擔任服務人文體驗營602梯的配角,陪這群夥伴走完三天,直到今天,還有以後。

602梯・服務人文體驗營|二勢力全組學員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
課程結束後,我看見的張芷瑄(602梯班長,二勢力小隊長)。


一、能力不及,也要把事情做到完美


三天的課程結束,從走出教室後、三個月後的充電會,直到現在,除了同梯學長、姐外,芷萱是和我互動最頻繁的夥伴。身為二勢力年紀最輕、卻身負重任的組長,以及整梯602的班長,她,真的傻的夠盡責;記得去年秋天,我在香港出差,接到她的電話,一開頭我說,國際電話很貴,妳長話短說,或者掛掉傳LINE,她似乎沒聽懂(因為她要求證的訊息比較重要),直到她快講完了,問我好不好,我說我在香港工作,她才反應過來:那國際電話不就很貴?我說對,然後她連忙掛上電話。充電會前,芷萱每天為夥伴們操心(在我看來,她自己都火燒屁股了,還要去督促別人),實在不簡單。

二、懶惰散漫,因為信念而慢慢改變


課程中,芷萱是這樣做自我介紹的:我的嗜好是睡覺跟看影集,平常沒事時,不是在看影集就是在睡覺,連下樓倒水都很懶。走出教室後,她曾和我們說:她要開始跑步,每天三公里(雖然她剛剛承認她偷懶、沒有做)。但是大家知道嗎?為了督促自己,她開始輔修,把自己的行程排滿,為的是不讓自己把時間睡掉、虛度寶貴的光陰。另外,她答應我:明天開始,每天快走三公里,四月開始慢跑三公里,還和我邀約要擔任702梯學姊。因為有了方向,很多不習慣,會逼迫著要被改變,芷萱正在克服它,也發現自己不一樣了。

三、充實自我,全力以赴,只為更好


去年底,芷萱聽了我的建議,邀請姊姊一同參與小花老師的簡報課。今天結訓,她給我的回饋是收獲滿滿;聽著簡報課堂上,大家分享的生命故事,我想,她應該又有些不一樣的啟發吧!接著,她問了我如何充實英文能力,也會從四月份開始執行。芷萱知道:現在開始,永遠不會太晚,只要她全力以赴,加上有人支持,每一天,她一定可以比昨天的自己還要好。

原來無論是在課堂上、走出教室後,學姊的一言一行,都被無限地放大。從芷萱的身上,我才發現:原來三日學姊,終身學姊。


602的夥伴們,還記得屬於你們小隊的故事嗎?無論現在的你在為了什麼事情而努力,別忘了,遇到困境時,你的夥伴,正為你加油著!


春暖花開,莫忘初衷,別忘了那一年、那一天出發時心中的夢。










台灣的必要之路:綠能發展

文/ 徐苙萍

首爾一座小村莊的故事


兩年的時間,首爾總共減了九十六億度電

311日本福島核災發生之後,韓國首爾的一座小村莊裡,有一群媽媽很擔心孩子的未來。她們聚集在圖書館裡,自組讀書會,並找核能專家來演講。瞭解到底核電是什麼?隨後,媽媽們一同在小村莊裡發起節能行動。

媽媽們發起節能行動,在家家戶戶的門口貼上大海報,記載用電的詳細數據,省下最多電的家庭可以得到『能源冠軍』,用榮譽感及成就感喚起居民的自主行動。

「為什麼談到能源計劃,我們就只想到生產能源,而不是節省能源?」

韓國中央政府擁核,但首都市長朴元淳發起一場名為「省下一座核電廠」(One Less Nuclear Power Plant)的能源革命。二〇一二年開始,透過市長的號召起了作用,首爾居民用了各式各樣的省電計畫、加上再生能源裝置,兩年的時間,首爾總共減了九十六億度電,相當於台灣核一廠一年所生產的電力,更厲害的是,他們提前半年達成「省下一座核電廠」這個目標。


我們每天的用電,都是不同的能源所轉換而來的。台灣有沒有條件發產綠能,關鍵在於我們每一個人的積極程度。


站在綠能發展的米字路口上


我們都知道綠能發展是必要的,但是我們現在正站在綠能發展的米字路口上。台灣的技術世界有名,要發展再生能源並不困難,但是綠能發展的比率卻是全球最低,設定的目標也沒有比其他國家還要遠大。到底,台灣綠能發展的難題在哪兒?

綠能發展的兩大基本功在於「開源」與「節流」。所謂「開源」,就是再生能源的推廣;「節流」,就是降低能源的使用。99%能源都仰賴進口的寶島台灣,「節流」比「開源」更重要。發展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成為現階段台灣綠能願景的兩大方向。


適用於台灣的再生能源,只有太陽能與風力能

再生能源可分為水力、風力、地熱、生質能、海洋能及太陽能,台灣可行的只有太陽光電以及風力發電;提到再生能源,政府的答案通常是,再生能源為間歇性能源,無法作為基載電力,也就是無法連續不斷地供應隨日夜、季節、氣候而變化、無法做為全年負載使用;降低能源的方式百百種,換裝LED燈具、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興建綠建築、購買省電器具等等,但是我們已經做的、正在做的、還可以做的更好的有多少呢?


站在綠能發展的米字路口上所面臨的三大困境



一、新電力難:發電困境



先不提核四要不要運作,核一、核二和火力電廠預計將於2017年開始陸續除役,到時候北部的電力,哪裡來?

二、溝通難:風力發電條件佳但民眾抗爭不斷


台灣有令人羨慕的風力資源。根據國際機構4C offshore的調查顯示,全球排名的十大離岸最佳風速風廠,有九個分布在台灣的沿海。倘若台灣海峽離岸風力發電完全開發,估計裝置容量可達60GW80GW,大約等同25座核電廠的裝置容量! 

在各種替代能源選項中,台灣擁有發展『離岸風力』發電的優異條件,但在適合的風場選址後,就出現不同程度的阻力,顯然在溝通協調的過程,台灣人總少了些犧牲、奉獻、與讓利的精神!

離岸風力發電,是將風力發電機建設於海域或水域地區,像是海面、峽灣或湖泊等區域,以陣列的形式架設風力發電機,再利用由水下或海底電纜建立起的電網,將電力收集並傳回陸上使用。

三、節能難:耗電量高,缺乏節能誘因

可能是因為台灣電價太便宜,人民浪費電力已成習慣,另外,耗能產業在我國產業結構占比較高,也是問題,但是,只要從今天起改變生活形態、工商業也往節能的方向努力,這樣的情況勢必可以改善。

綠色行動力的三部曲:模仿、差異化到新模式。





第一部曲:模仿(借鏡韓國,讓台灣的綠能發展遍地開花)

還記得韓國媽媽們為自己小孩未來著想的故事嗎?綠能發展的第一步,首先要考量的是節能,在節能方面,政府也可以做些努力,例如鼓勵節能照明設備,如LED,以及增加提升能源效率的設施,如佈建智慧電網等,就能節約許多原本可能耗費的能源。

過去能源政策過度受限於中央部會,忽視地方政府角色,然而近年國際上已可看到許多地方政府成功推動能源轉型的案例,例如韓國首爾市長「省下一座核電廠」因此,我們要要求台灣各地地方政也必須負起能源供需的政策責任,以節能與綠能發展為目標,提出具體區域能源轉型計劃與進程,成為帶動地方就業與社會創新。從台灣的偏鄉社區開始,率先建置再生能源,「由下而上」,讓微觀個案帶動整體效益,台灣的綠能發展才能夠遍地開花,展現邁向低碳社會與綠色經濟的決心。

第二部曲:差異化

一、加強公民能源教育

能源發展的起點,就是加強公民能源教育。德國的政治教育做得很好!有一回遠見雜誌到德國進行採訪,採訪時間正值德國暑假的長假,不管政府官員、企業主管、或民間專家,都很難約到。但一位官員卻充滿信心地說,「要談能源或環保議題,你們隨便找個老百姓問,都能說出一番道理,」建議採訪記者們大可在德國進行街頭路訪,顯示這些議題在當地的普及程度。在德國,各種政策動態、國會公告、或最新法令,都常被學校老師作為課程資料,讓民眾了解政府作為,進而主動監督、發聲。所以,有關能源議題太艱澀、複雜、一般人不會懂的假說,在德國是無法成立的。

第三部曲:新模式

喜馬拉雅山下有一片森林,這片森林有一次遭遇一場大火

,有一隻鸚哥從小就在這個森林孵育長大,她不忍飛走離開這片養育她的土地

,於是,她飛到湖畔,用她的翅膀沾水再飛回森林大火的上面,奮力拍翅、甩水滅火,這樣來來回回重複做了一千次

,感動了山神,因此山神下了一場大雨、撲滅了這場大火

。現實生活中,或許沒有山神,但是如果有一千隻、一萬隻的鸚哥願意做一樣的事情,不用山神,我們也可以撲滅大火。



還記得首爾媽媽的故事嗎?
開源節流,不只是政府的事,是我們台灣每一個人民都要共同努力的事;
節能減碳,不是一個人做很多,而是每個人都做一點點。
台灣不缺抱怨的人,缺的是捲起袖子實作的人。

改變,從0.01開始。
改變,從不習慣開始。
改變,從身邊的人開始。


延伸閱讀:台灣的必要之路:綠能發展|Slideshare